行书诗两首 孙晓云
草书崔护《题都城南庄》 刘洪彪
中国美术馆近日推出了当代书法邀请展“翰墨传承”,伦杰贤、魏哲、胡抗美、刘洪彪、鲍贤伦、孙晓云、张旭光、刘文华、陈振濂、吴东民、陈加林、陈洪武、王学岭、张继、王家新、陈忠康、龙开胜等17位书法家参与,短笺长幅,艺文相生,意态多姿。与一般书法展不同的是,此次展览旨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阐释当代中国书法传承与发展的内涵。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对展览的策划举办给予了充分肯定。
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演变,经历了300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不仅承载着汉字独特造型和笔墨韵律,更融入了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2009年,中国书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传承”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涵,也是书法家们进行艺术创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千百年来书法家们进行了不断诠释与丰富,形成了灿若星河的传统体系。传统可资借鉴,更需转换发展。在这个课题面前,许多书法家在深入传统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借鉴古今中外优秀的文艺理念,积极创新,为中国当代书法注入了诸多新的元素,使之呈现出独特多姿的时代风貌。
本次参展的17位中青年书法家,均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书法各成风貌,渊源有自;学识兼容并蓄,广收博取;创作开放吸纳,勇于突破。而他们的传承观和实践之路正反映了中国书法艺术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的真实路径。
“近20年来书法发展表面看起来繁荣热闹,展览频频,出版物大量涌现,书法博士硕士培养人数逐年增多,建立多处书法名城等等,但恰恰忽略了书法最基础最关键的幼儿训练。”此次入展的唯一女书法家孙晓云说得十分痛切。
书法家胡抗美最近一再谈到“书法本体”。他认为:“写字不是书法,更不是艺术;唐诗宋词、名言警句等文本内容不是书法作品的内容;书法技法是书法家必备的条件,但技法不是艺术。”
而王家新一直将书法当做一种生活方式,是“愉悦而寂寞的行程”。他从学龄前开始在父亲的督导下学习书法,按私塾的方式描红。他认为,有志于书法者更应向字外探求。而随着他对国学体系经史子集的阅读渐宽渐深,我们从他的字迹里,渐能看出滋养而出的一股书卷气。这是书法家的书写取向,也是他的智慧之处。“无论史家、文士与艺匠,伟大的自然力和博大的人文传统始终是我们心智永恒的依傍、笔下无尽的资源。”
何处感受张旭的“脱帽落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如何看待高凤翰的“不抱云山骨,那成金石心”?书法家魏贤说,书法创新“要不断向禁区开拓”。对于人人所追求的“独辟蹊径”和“不与人同”,书法家张继说,这些都带有强烈的主动意识,难免有构思、设计与策划的成分。如何巧妙地融入自然表现之中,不仅需要智慧、悟性、眼界、学识、技巧,更需要胆量。
“因为文字与书写的断裂,造成书法作为国民基本文化素质的缺失,以及汉字整体认识的缺失,继而造成了对书法史论的误读、误解以及对中国文字、文化发展的误读、误解。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孙晓云说,书法文化发展的承传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传承以保护为基础,书法资源保护到位,传承才有依凭;以创新发展为旨,实践者勇于超越,传承方得其实。近年来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名家书法提名展、情境书法大展等,颇见成效。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游庆桥表示:“书法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艺术。中国美术馆作为重要的国家造型艺术博物馆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收藏记忆、见证发展、立足展示、促进传承是义不容辞的责任。”